2025年8月16日晚,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名单揭晓,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庞众望赫然在列。2017年高考,父亲精神分裂、母亲下肢残疾,自身又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庞众望,以优异成绩成为当年沧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也成为沧州市第16届“福彩献真情 爱心助学子”公益活动的重点资助对象。
在燕赵这片土地上,一场跨越23载的爱心长跑,从未停歇,步履铿锵。自2002年河北省福彩中心发起“福彩献真情 爱心助学子”活动以来,累计投入福彩公益金超2.95亿余元,资助7.4万名困境学子圆梦大学。这项被誉为全国福彩系统持续时间最长、资助人数最多的福彩公益活动,不仅成为河北民生工程的金字招牌,更为美好生活写下生动注脚。
一封求助信引发的公益行动
故事要从2002年的夏天说起。那年高考结束后,河北省福彩中心陆续收到来自全省各地贫困学子的求助信。信中,他们用稚嫩却坚定的笔触,诉说着家庭的困境与对知识的渴望。有的学生来自偏远山区,父母靠种地维持生计,家中负债累累;有的学生父母身患重病,医疗费用压得全家喘不过气;还有的学生是孤儿,靠亲戚接济勉强度日……这些信件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压在福彩工作人员的心头。
“不能让这些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去上学的机会!”在河北省民政厅党组的指示下,河北省福彩中心迅速行动,从公益金中划拨100万元,启动了首届“福彩献真情 爱心助学子”活动。经过严格审核,315名寒门学子成为首批受助对象,每人获得了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助学金,顺利迈入大学校门。
这场公益行动,不仅改变了315个家庭的命运,更在燕赵大地上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从此,“福彩献真情 爱心助学子”活动成为一项持续多年的公益项目,每年高考后如期启动,用爱与责任守护着寒门学子的梦想。
一束光照亮两代人的求学路
2025年8月16日晚,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名单揭晓,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庞众望赫然在列。2017年高考,父亲精神分裂、母亲下肢残疾,自身又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庞众望,以优异成绩成为当年沧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也成为沧州市第16届“福彩献真情 爱心助学子”公益活动的重点资助对象。入学前,沧州市民政局、市福彩中心领导深入其家中走访慰问,为庞众望送上1万元福彩助学金。
2023年,唐山困难学子边煜喆在河北福彩的帮助下顺利进入吉林大学。巧合的是,18年前,边煜喆的姑姑也是在“福彩献真情 爱心助学子”活动的资助下走进大学校门的。
河北武安市的万女士独自抚养三名子女,凭借坚韧意志将三个孩子全部培养成大学生。其中,大女儿张芳(化名)于2018年考入本科院校时曾获福彩助学资助,如今三子张明(化名)以647分的优异成绩被湖南大学录取,再次申请了福彩助学金,续写了这个家庭与福彩助学之间温暖而动人的篇章。
……
23年来,河北福彩助学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一批批受资助的大学生毕业后已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他们中,有的成了国家边疆的保卫者,有的成为经济建设的担当者......
同时,一届又一届的受助学生接过公益的接力棒,身体力行地传播着、实践着公益理念,传播爱心和温暖,他们中,有人利用假期为孩子义务补课,有人创建个人公益基金资助其他困难学生,有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各界曾经给予他们的无私帮助,传播公益正能量,彰显了燕赵大地的文明新气象。
初心不改 23年成就福彩慈善品牌
为把这项解民忧、惠民生、暖人心的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23年来,河北省福彩中心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形式,靶向发力;各地福彩中心也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推动这项公益活动越来越扎实。
而今,这项活动的开展,已经在宣传发动、组织报名、入户调查、典型报道、名单筛选、社会公示、资金发放等七个环节形成了统一部署、一体推进的规范步骤,还形成了县级初审、市级复查、省级复核的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三级审核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资助标准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家庭困难程度进行差异化设定。如今年衡水市助学活动中,一般贫困学生每人获助5000元,特别困难学生每人获助10000元。同时,考虑到部分学生家校距离较远,活动还为每人额外发放300元交通补助,以缓解入学路费压力。不仅如此,资助资金发放也更便捷安全。助学金与交通补助通过专用账户直接打入学生银行卡,减少中间环节,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这种“基础资助+动态调整”的模式,源于民政部门对全省贫困学子的关心关注。也正是依靠这样的机制体制创新,最终确保了资助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通过23年来的不懈努力,河北福彩助学活动早已成为一个长期的公益项目,活动规模不断扩大,资助范围不断拓宽,资助金额不断提高。2023年,因在资助河北省困难家庭学生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河北福彩“福彩献真情 爱心助学子”活动,荣获首届“河北慈善奖”。
23年,是一段充满爱与责任的旅程,更是一份永不褪色的承诺。在这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上,河北福彩正以生动实践书写着增进民生福祉的新篇章。当受助学子们手捧录取通知书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更是一个社会对未来的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