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作为历史的鲜活见证,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精神。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的当下,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宛如一股源头活水,为文物修复工作注入了全新活力。
■ 本报记者 张为夷
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简称“中彩金”)大力支持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官式彩画图案艺术培训项目,为传统艺术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年,财政部印发制定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国家古迹文物保护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根据《管理办法》,明确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组织实施国家古迹文物保护项目。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以爱之名,续写了文物保护的重要篇章。
今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文物保护与传承的话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公益时报》记者特别采访了文物保护领域资深专家、奥尔梅克海外文物回流俱乐部负责人、《古陶瓷有意思》作者腰骏驰先生,他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就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文物修复这一热点话题,分享了独到见解与深刻思考。以下是本次采访的详细内容(问即为记者):
问:作为文物专家,您如何看待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文物保护这一创新模式?它在弥补传统财政资金缺口、调动社会资源方面有何独特价值?
腰骏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用于文物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制度创新。这一模式超越了单纯拓宽经费来源的层面,本质上是在探索一条“资金可持续、参与社会化”的文物保护新路径。其深远意义在于,它成功地将分散的社会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高效汇集,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战略性的文化投入,这种投入不仅具有精准的引导性,更展现出适应复杂需求的政策弹性。
这一机制的卓越之处,体现在“量”与“质”的双重提升:在“量”上,它有效弥补了传统财政资金的不足;在“质”上,它更是推动保护理念更新与治理模式现代化的关键催化剂。通过构建“彩票助力文保”的情感纽带,它将宏大的国家叙事转化为个人可感知的微观参与,让公众在购买彩票的同时,也成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从而将文物保护从一项“政府的事业”升华为“全民共同的事业”。
展望未来,若能将此成功模式进一步拓展至预防性保护、文物数字化、人才培养、可移动文物修复、海外文物回流等更多关键领域,并持续完善其绩效评估与公众互动机制,必将为筑牢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注入更为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问:《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国家古迹文物保护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强调“集中连片保护”和“公益属性优先”,您认为这对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腰骏驰:总体而言,《管理办法》的新导向标志着文物保护范式的根本转变:从孤立被动的“抢险式”干预,转向整体主动的“预防性”规划。这一转变将保护工作的重心,从单一文物的技术性修复,提升至对区域文化遗产的系统性维护与价值重塑。
为实现这一目标,文物工作者的角色需实现双重跃升:在理念上,应从专注于本体的“技术修复者”,转型为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公共价值创造者”;在能力上,则需拓展区域规划、社区协作与绩效管理等现代化综合治理素养。
通过系统规划,文物工作者使片区内的文物共同讲述一个连贯的历史故事,形成整体文化氛围。这就要求在项目前期进行深入的历史文脉研究和区域性活化策略设计。修复方案需兼顾后续可持续的公益利用,如文化展示、公众教育等,更侧重公众受益度、文化传播力等社会效益,从而真正实现公益资金所承载的社会承诺。
问: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是否推动了新技术 (如数字化保护、最小干预原则)在修复中的应用?
腰骏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通过其政策引导、绩效杠杆和资金支持,确实有效推动了新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它促使文物保护工作从传统的、相对孤立的抢险加固,向预防性、系统性的科学保护转变,特别是为数字化保护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尤其在促进社会认知与参与方面,利用VR技术、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手段进行展示和宣传,让公众能“身临其境”地体验考古和文物修复过程,提升了社会对保护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感。
问:您认为如何通过彩票公益金项目增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文物保护的参与感?
腰骏驰:增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参与感,完全符合其“公益属性优先”的根本宗旨。关键在于实现两大转变:从“被动观看”转向“主动参与”,从“知识灌输”转向“情感连接”。
为此,可借助公益金项目资源,将考古现场或修复现场通过VR技术完整记录,制作成虚拟体验课程,进入中小学或社区的科普场馆。学生可以“亲临”无法进入的考古现场。将项目从“别人的工作”变成“我的经历”,从而极大地提升代入感和荣誉感。当青少年觉得文物保护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知识,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可以亲手触摸和改变的鲜活事业时,真正的、可持续的参与感便油然而生。这不仅保护了文物,更是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问:您希望未来彩票公益金还能覆盖哪些文物保护细分领域?
腰骏驰:基于现行政策主要聚焦于古建筑类不可移动文物的集中连片保护,未来彩票公益金确实有潜力扩展到更多需要关注的文物保护领域。第一,可以优先支持博物馆、考古所库房中大量未定级、但具有历史价值的各级文物。缓解文博单位压力,让“沉睡”在库房的文物得到基础养护,为后续研究、展示打下基础。第二,为文物保护人才培养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基层修复师、文物鉴定专项人才、传统工匠的技能培训以及急需保护技术,如科技考古、数字化的研修。为文物事业储备专业力量,确保精湛技艺得以传承,是保障各项保护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第三,资助流失海外文物的回流工作。通过法律协商、市场回购,如参与国际拍卖、国际合作等合法途径促成珍贵文物回归,完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促成如北宋定窑酱釉窑变长颈瓶、五代越窑秘色瓷刻划蕉叶纹净瓶等重要文物的回归,让极高的社会关注度,最大激发公众的爱国热情。